海闻社观察 途牛权威网络配资专家门户,走不出红海。
去年,连亏10年的途牛开始盈利,不少人都以为公司新的征程开始了。
结果,今年一季报一出来,就把途牛打回了原形。
根据途牛此前公布的一季度财报,公布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净收入为人民币1.175亿元,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8.9%;净亏损为人民币540万元,而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2190万元。
是的,途牛又亏钱了。与业绩相匹配的,自然是萎靡的股价。目前途牛美股股价又跌破了1美元/股许久,市值刚刚超过1.06亿美元。
上个月,途牛收到纳斯达克监管部门发出的通知,由于连续连续30个工作日内,公司美国存托股票(ADS)的收盘价低于1.00美元的最低出价,公司再度面临股价不合规的退市预警。
OTA行业确实足够卷,卷到途牛的再度亏损几乎成为了必然。公司目前的销售费用黑洞过于高企,一季度销售与营销支出高达4320万元,同比增长17.3%,占营收比例高达36.8%。本来行业内的营销支出就够高了,途牛的支出比例还在同行之上。
内卷往往以价格战的形式表现,途牛也对各类活动的降价促销相当积极。比如今年3月,途牛搞了一场马尔代夫21天实地直播,斩获单场千万支付额,但促销带来的用户复购率未达预期,用户平均收入也未见显著提升。
加上在集中团购旅游的策略中,途牛在产业链中地位相对弱势,议价权明显不足。面对携程、同程等同行诸如控股酒店强化资源控制、微信生态降低获客成本的独立壁垒,公司的竞争能力显著不足,只能频繁依靠补贴,最后陷入长期的负循环。
目前,途牛的营收结构几乎完全聚焦于打包旅游,打包旅游收入占比84%,达到9900万元,同比增长19.3%,但该业务毛利率仅12%,远低于酒店预订。与此同时,其他收入的暴跌则印证了公司的佣金收入的承压。机票、景区门票等标准化产品佣金明显减少,大家都想做自己的流量池,去OTA才是大趋势。
途牛的金融服务收入也一直处于下降态势。在2023年9月5日,途牛宣布停止基金产品的销售业务后,去年12月将消费分期业务也停了,金融业务基本彻底终结。
目前,途牛的结构性问题在行业变局下还在被放大。当前公司的模式高度依赖直播带货,根据Q1季报,今年1月-5月,途牛直播交易额年增超过200%,核销量增加400%。
但抖音渠道销量大但核销率低,履约率比传统渠道相对较低,这也让公司非常容易受到产业链其他环节自建渠道的压力。
比如,当前航空公司直销比例已超50%,酒店集团自建预订系统,抖音、小红书等内容平台更是以“囤券核销”模式截流客源。途牛的自由流量维持能力太差,只能越来越被动。
OTA行业的竞争逻辑已发生质变,行业基本都在更加发力地抢占资产控制权,更加注重用户的心智分化。携程占据商旅高端市场,同程深耕微信下沉流量,而途牛用户画像模糊,既未抓住Z世代“体验游”红利,又丢失中老年跟团游基本盘,显得非常茫然。
面对越来越艰难的困境,途牛需要一场休克疗法,以期待壮士断腕。比如低效渠道的削减、产品矩阵的重构、技术突围的押注,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。
显然权威网络配资专家门户,在流量的获取成本的必然通胀下,获客成本增速必然逐步超越用户价值增速,盲目补贴就等于慢性自杀。在这种情况下,生态替代能力差、技术传导没有代差的企业,所面临的现实远比理想骨感。缺乏自有场景的中间商,终将被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内容平台夹击。如果不能从旅游中介完成到生态构建者与资源运营商的定位转变,面对高企的短期债务压力,留给途牛的试错空间已所剩无几。
大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